什么是 眼轴
家有近视娃的妈妈应该都知道“眼轴”这个数值,每次去复查的时候视光医生第一个关注的数值就是眼轴的长度,那么为什么眼轴如此的重要呢?
我们来看一篇10余年前发表在LANCET上由诸多大佬写的综述【1】中有关近视的2句话。第一句话,是“屈光状态(也就是戴眼镜的度数)”这个概念:Refractive status is a complex variable, determined by the balance of the optical power of the cornea and the lens, and the axial length of the eye (with its component parts anterior chamber depth, lens thickness, and vitreal chamber depth) 【1】.直译过来就是:屈光状态是一个复杂的变量,由角膜和晶状体的屈光力平衡以及眼睛的轴向长度(及其组成部分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和玻璃体腔深度)决定。
我们从以下3点理解上面这段话:
1


眼是以光作为适宜刺激的视觉生物器官,因此从光学角度可将眼看作一种光学器具——一种复合光学系统,很多变量组成了这个光学系统(图1)

为了方便进行数学计算,眼科常用Gullstrand简略眼表达眼的光学特性(图2),该简略眼眼折射率为1.33;眼球总屈光力(非调节状态下)定为60D,其中角膜43D,晶状体19D,折射率为3/4(1.336),前焦距-17mm,后焦距(即眼轴)为22.5mm。
2
在眼球这个光学系统中,最主要的变量是这3个:角膜曲率(屈光力)、晶状体折射指数(也是屈光力)、眼轴长度;其他变量如前房深度、瞳孔大小、房水和玻璃体折射指数、视网膜表面形态基本被忽略。
3
角膜曲率是天生的,婴幼儿期之后变化可以忽略不计,大概2岁左右达到成人水平;晶状体是最有趣的变量,它的折射指数会随着厚度的变化而改变,这也就是为何儿童近视初诊时需要用散瞳剂麻痹睫状肌(此时晶状体厚度最薄,避免晶状体调节性近视也就是假性近视误诊为真性近视的情况出现)后再次验光的原因。一般屈光力用看无穷远时晶状体最放松也就是厚度最薄的状态时的度数表达,默认为19D,实际上每个人都不一样,但是无法测得,随年龄增长,晶状体趋向于扁平(也就是折射指数下降),6岁左右达到成人形态,最后我们来谈谈眼轴,眼轴在出生时较短(16.5mm),所以是远视状态,大约其后的2~3年内快速生长,然后较快生长至6岁,在之后的10~15年很慢稳定下来,到成年时大约为24.2mm,1mm眼轴增长大约对应3D近视度数的增加【2】。
第二句话,是“近视”这个概念,原文是:Myopia usually results from an eye that has become too long, particularly through elongation of the vitreal chamber【1】. 直译:近视通常是由于眼睛过长引起的,特别是由于玻璃体腔的伸长。







扩展思考:眼睛过短,就是远视眼,简化的光路图见图3.仔细看图3的各个示意图,我们可以了解到远视和近视光路图的原理。
综上所述,眼睛的屈光状态是由3个主要的变量决定的,其中角膜曲率每个人不一样,基本上是天生的,不能发生即刻变化,晶状体屈光力每个人也不一样,也是天生的,能即刻变化(调节),但是屈光力会缓慢降低,在确定屈光状态时一般要确保晶状体处于放松状态。所以角膜曲率和晶状体屈光力可以认为是固定值,只有眼轴会逐年增长,在不同的年龄阶段,眼轴有着不同的增长速度,2023年11月26日,《眼轴长度在近视防控管理中的应用专家共识(2023)》发布,共识建议将小于0.2mm/年的增长量作为6~10岁儿童青少年AL安全增长范围的界值,小于6岁儿童应高于0.2mm/年,10岁以上应低于0.2mm/年,因此,眼轴的数值是决定近视程度的最关键因素,眼轴增长的速度是确定近视生长速度的最关键因素,这也就是为什么每次复查视光医生如此关注眼轴的原因。
原创 | 视光医师葛瑞诗
编辑&审核 | 鹰视市场部
本文文字版权归属原作者
和鸥博鹰视所有
仅供专业人士参考
未经授权谢绝转载、翻译及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