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NP角膜塑形镜近视控制-周边离焦(上)我们已深度剖析周边离焦在近视控制方面的作用,本期则聚焦 NP 系列镜片中周边离焦技术的运用展开进一步探讨,快来一同探索吧。
市面上研发出多款针对周边离焦近视控制的产品,例如周边离焦框架眼镜、软式周边离焦隐形眼镜等。然而,这些产品在提供近视性周边离焦的同时,也存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框架眼镜的配戴稳定性较低,易受镜框位移影响; 而软式隐形眼镜则可能因镜片材质与设计限制,无法提供足够的离焦效果。因此,如何提供更稳定、更高效的近视性周边离焦设计?成为近视控制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其中,角膜塑形镜因能够改变角膜形态进一步增强近视性周边离焦的效果,成为近视控制技术的一大突破。
然而传统角膜塑形镜的设计仍存有一些限制。由于角膜表面形状并非完美球面,每条轴向上的点曲率皆不尽相同,甚至同一个同心圆上的点也有着不同的曲率(如图七)。因此传统等高同心圆设计的角膜塑形镜在配戴后,可能会因为镜片与角膜贴合度不足,容易出现镜片定位不佳或偏位的情况(如图八)。此外,传统设计主要依赖BC区的正压及RC区的负压两股力对角膜塑形,导致塑形的效果较慢,能提供的离焦量也有限。这些限制影响了传统角膜塑形镜在近视控制上的效果,因此,需要更精准的设计来优化周边离焦的分布与强度。

鸥博鹰视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研发了一款拓扑拟合设计的NP角膜塑形镜(n-Points),此设计收集过去三十多年来临床成功验配角膜塑形镜患者的角膜数据,并透过AI学习对这些临床案例的角膜地形图进行统计分析,计算出角膜 360°各轴向上的点的平均曲率,从而模拟出一个平均曲面,使角膜各区域皆有与之相匹配的自由曲面。
此项技术应用于NP镜片内表面的稳定区,确保镜片配戴时能更贴合角膜,镜片与角膜间留有一层薄薄的泪液,形成轻微密封带。当配戴者闭眼时,上眼睑轻微下压镜片,使稳定区与周边角膜呈360°接触,产生类似吸盘原理的作用,提供额外向上的吸力,使RC区更宽更深(如图九所示),进一步增加近视周边离焦,最高可达20D,以提供更好的近视控制效果。

NP角膜塑形镜在稳定区中间新增了一个小反转弧称为BFR(图十),提供第三股负压,因此比起传统角膜塑形镜,NP角膜塑形镜同时有三股力对角膜塑形,使塑形效果更快速,且BFR产生的第三股负压及镜片 360° 贴合角膜所带来的吸力,可推动周边角膜的上皮细胞组织液移形至RC区,产生更多的负压,降度更多,中央塑形区更平坦(如图十一所示),因此视觉质量也更好。


以下提供一位个案配戴传统角膜塑形镜与NP角膜塑形镜后,拍摄的角膜地形图,以便更直观地比较两者在周边离焦上的差异:



观察角膜地形图可以发现,配戴NP角膜塑形镜后,除了镜片的定位优于传统角膜塑形镜外,塑形环的宽度和深度也更大(地形图中红色区域),这意味着NP角膜塑形镜能提供范围更大及更高的近视周边离焦。
回顾先前提到的临床试验与动物研究,离焦影响的范围及离焦量的多寡与屈光发育的改变程度相关。由于NP角膜塑形镜能够提供比传统角膜塑形镜更高、范围更广的近视性周边离焦,因此在近视控制效果上会优于传统角膜塑形镜。此外,NP拓扑拟合设计也有效提升了镜片的稳定性,解决了周边离焦框架眼镜的离焦效果易受镜框位移影响,及传统角膜塑形镜配戴后偏移的问题,以提供更稳定且强效的近视控制效果。
因此,NP角膜塑形镜在当前近视控制技术中具有独特的优势,未来可望在儿童及青少年近视防控中发挥更关键的作用。
参考文献:
【1】Smith, E., Hung, LF. & Arumugam, B. Visual regulation of refractive development: insights from animal studies. Eye 28, 180–188 (2014).
【2】Tse DY, To C-H . Graded competing regional myopic and hyperopic defocus produce summated emmetropization set points in chick. 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 2011; 52: 8056–8062.
【3】Yue Liu, Christine Wildsoet; The Effect of Two-Zone Concentric Bifocal Spectacle Lenses on Refractive Error Development and Eye Growth in Young Chicks. 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 2011;52(2):1078-1086.
【4】Winawer J Wallman J . Temporal constraints on lens compensation in chicks. Vision Res. 2002;42:2651–2668.
【5】Zhu X Winawer JA Wallman J . Potency of myopic defocus in spectacle lens compensation. Invest Ophthalmol Vis Sci. 2003;44:2818–2827.
作者 | 视光医师葛瑞诗
编辑&审核 | 鹰视市场部
本文文字版权归属原作者
和鸥博鹰视所有
仅供专业人士参考
未经授权谢绝转载、翻译及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