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导读
n-Points (“NP”) 角膜塑形镜定位弧的设计特点是:角膜周边360°每一个角度都在镜片上会有一条专属的平均曲线贴合,这些曲线构成镜片内弧的稳定区,镜片和角膜实现完美的匹配;另外镭刻标记 CA 可以帮助环曲量验配调整,提高验配效率;独有的 RC+BFR 设计可以提供持久的塑形效果,有利于在保持良好视力的同时,取得较好的近视控制。
本案例在改为 NP 角膜塑形镜后,半年复查结果显示,患者的控制结果非常理想。从本案例中可以发现,当遇到控制效果不佳的这一类情况时,可以首选 NP 角膜塑形镜,这一款角膜塑形镜独有的三股力可以同时作用在角膜上,形成更深的反转区,产生更多有效的离焦量,从而达到理想的控制效果,获得更加稳定持久的日间视力。
研究背景
本案例患者为低年龄中度近视,角膜形态较为规则,散光数值较小但范围较大。采用 VST 设计的角膜塑形镜对该患者角膜的包裹性欠佳。此患者前两副佩戴的是某品牌传统 VST 设计的角膜塑形镜,在近三年的佩戴时间里,眼轴和度数均大幅度增加。鉴于此,患者更换为 NP 角膜塑形镜。
患者基本资料

原始角膜地形图
本例角膜K值普通,中度角膜散光,散光形态边到边、范围较宽;需要使用环曲设计的角膜塑形镜。

患者病史
【2020/7-2021/9首次配戴某品牌 VST 塑形镜】
眼轴增长情况如下表:

2021年9月底二次换片后,继续配戴某牌 VST 角膜塑形镜常规片,2022年6月复查,角膜地形图如下,塑形环封闭不完整,但基本居中,视力正常。

之后由于疫情影响,不能持续复查,到2023年4月,因想了解屈光状态,停戴角膜塑形镜3个月,直至2023年7月才来复查,复诊数据如下表,发现眼轴增长较快,医生建议更换 NP 角膜塑形镜。
【2021/9-2023/4 二次配戴某品牌 VST 塑形镜】
眼轴增长情况如下表:

验配思路
2023.7.20复查当天,已停戴3个月, 角膜已完全恢复治疗前状态。
重新验配试戴 NP 角膜塑形镜, 获得处方如下:

荧光配适图如下:

根据荧光图得出:右眼配适:RC 宽,光学区小,所以订片放松 0.50D,左眼配适良好,各区均匀,按试戴参数订片。
订片思路
最终订片处方:

取镜时染色评估

复查情况
戴镜一个月复查:
角膜地形图:
可以看到 NP 角膜塑形镜的塑形环封闭完整,治疗区均匀,位置居中,跟2022年6月某牌角膜塑形镜相比有明显改进, 中央治疗区继续变平坦。
荧光配适图如下,双眼配适良好,活动度适中。

双眼切线差异图:
可见角膜中央很平,中周边迅速变陡,在角膜中央 20° 范围内,右眼离焦量最高差异达到 20D,左眼离焦量最高差异达到 12D,这就是为何 NP 角膜塑形镜能很好控制眼轴进展的原因。


比较治疗前后的角膜中央 FK 值变化如下:

如上图显示 NP 角膜塑形镜治疗效果较好, 塑形快。
戴镜六个月复查:
视力:OD:1.0,OS:1.0
眼轴进展情况:

【配戴结果】
配戴 NP 角膜塑形镜1个月后,发现光学区塑形力均匀,离焦环封闭、居中,离焦量 OD 20D, OS 12D。双眼视力 1.0,效果非常好,且眼轴平均增长量较前明显下降(右眼从 0.036mm/月到 0.006mm/月,左眼从 0.046mm/月到 -0.018mm/月),家长非常满意。
案例小结
本例患者配戴 NP 角膜塑形镜时已经是中度近视,过去佩戴某品牌传统 VST 设计的角膜塑形镜眼轴增长较快,父母非常希望能控制近视,因此选择配戴 NP 角膜塑形镜。本例角膜 K 值普通,中度角膜散光,散光形态边到边、范围较宽。NP 角膜塑形镜特有的点对点轴线对齐专利设计能产生较高的离焦量,控轴较好, 独创双反转弧能帮助角膜快速塑形,降度较快,同时能获得均匀的塑形区,效果持久,视觉质量好。
本期分享嘉宾
洪佳 主任
厦门大学附属厦门眼科中心
- 副主任医师
- 中国眼科医师协会临床视光与眼保健学组委员
- 华厦眼科集团眼视光学组常委
- 华厦眼科集因角膜接触镜专家委员会成员
- 国际角膜塑形镜学会亚洲分会 (IAOA)会员
作者|洪佳
编辑|市场部
审核|医学事务部
本文由洪佳主任审核同意发布
文字版权归属洪佳主任和鸥博鹰视所有
仅供专业人士参考
未经授权谢绝转载、翻译及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