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导读
本案例中的患者为低度近视,其角膜形态呈现左右不对称,顺规角膜散光上下不规则,下方散光范围属于边到边。前期该患者佩戴传统 VST 设计的角膜塑形镜,历经两年半时间,近视控制效果始终不佳。究其原因,可能是VST 设计的角塑镜为同心圆设计,更适合对称形的角膜形状,而此患者的角膜形状属于不对称且不规则角膜散光。因此,建议患者更换为 n-Points (“NP”) 角膜塑形镜。NP 角膜塑形镜的设计特点为拓扑拟合设计,基于双 RC 联合虹吸力的原理,可产生三股力共同作用于角膜,使镜片在佩戴过程中更加稳定,从而有望达到较为理想的近视防控效果。
患者基本资料

原始角膜地形图
角膜K值普通,散光 (OD -0.89D, OS -1.12D)是中度角膜散光, 上下角膜散光形态不对称,下方散光范围边到边、角膜形态鼻颞侧不对称。

患者病史
【第一副某VST品牌佩戴情况】
订片参数见下表:

眼轴进展情况见下表:

【第二副角膜塑形镜佩戴情况】
2020年12月配镜至2022年5月由于眼轴增长较快,建议换片,第二副增加降幅,继续使用该VST品牌。
订片参数见下表:

眼轴进展情况见下表:

试戴鹰视NP角膜塑形镜
本例患者从2020年12月至2023年8月配戴2副某VST品牌,共32.5月,右眼轴从24.10mm增长至25.08mm,平均每月增长0.03mm;左眼轴从24.10mm增长至24.94mm,平均每月增长0.025mm;家长希望能控制近视的进展,与女孩家长沟通后决定换片,更换为鹰视NP角膜塑形镜。先停戴2周后,角膜地形图和配戴前原始地形图基本一致,故试戴NP角膜塑形镜。
试戴参数选择:
5mmFK:OD:43.82D,OS;43.65D
首片试戴片BFK 选择:OD 43.50, OS 43.00
双眼角膜散光< -1.50D, CA选择CA0.
试戴片参数:OD:43.50/CA0/10.6,
OS:43.00/CA0/10.6
荧光配适图如下:根据荧光图可得出:右眼配适太紧,直径稍大,左眼配适可,直径稍大。

订片思路
OD:BFK:43.50,配适太紧,放松 BFK 0.50D 为43.00;直径缩小0.3mm,光学区需缩小0.2mm,BFK再收紧 0.25D,故订片 BFK 为 43.25D。
OS:BFK:43.00,配适合适,直径稍大,缩小直径0.3mm;光学区缩小0.2mm,BFK收紧0.50D,故订片 BFK 为 43.50。
最终订片处方:

复查情况
戴镜3个月后(2023年12月)复查:
荧光配适图如下,双眼配适良好,活动度适中。

角膜地形图如下,离焦环封闭,塑形区均匀,位置居中。

复查情况如下表:

戴镜半年后(2024年3月)复查:
荧光配适图如下,双眼配适良好,活动度适中。

角膜地形图如下,离焦环封闭,塑形区均匀,位置居中。

复查情况如下表:

戴镜一年后(2024年8月)复查:
角膜地形图如下,离焦环封闭,塑形区均匀,位置居中。

眼轴报告如下:

复查情况如下表:

戴镜14个月后(2024年10月)复查:
角膜地形图如下,离焦环封闭,塑形区均匀,位置居中。

眼轴报告如下:

复查情况如下表:

【配戴结果】
本例患者更换NP角膜塑形镜后离焦环封闭,塑形区均匀,位置居中,视力1.0,角膜透明。且佩戴NP角膜塑形镜后,眼轴平均增长量较前明显下降(右眼从0.03mm/月到0.017mm/月,左眼从0.025mm/月到0.017mm/月),家长非常满意。
案例小结
本案例为中度近视和角膜散光,角膜散光特点是边到边,且不对称,角膜形态鼻颞侧不对称。使用同心圆VST设计,验配有一定难度,容易出现偏位、视觉质量差等问题,而NP角膜塑形镜独特的拓扑拟合设计, 双RC+吸力 产生的三股力, 镜片定位较佳,塑形效果持久,所以在保持良好视力的同时,还能取得较好的近视控制效果。
从本案例中可以发现,当遇到不对称角膜形状, 可以首选考虑鹰视NP OK镜。
本期分享嘉宾
许根贵 主任
厦门俊能视眼科(连锁)
- 眼视光医学硕士研究生
- 厦门南鹏集团医学部主任
- 俊能视眼科(连锁)总院长
- 厦门南鹏集团副总经理
- 厦门南鹏桀视医疗有限公司董事长
- 漳州卫生职业学院优秀兼职老师
- 厦门医学院眼视光系兼职老师
- 厦门南鹏桀视光明学堂校长
- 中国民族医药协会眼视光分会委员兼副秘书长
- 中国眼视光杂志教育委员会(COA)眼视光创业学术联盟秘书长
- 国际近视防控与角膜塑形镜学会亚洲分会(IAOA)会员
- 中国视觉发展与康复工作(VDT)会员
- 福州福延公益慈善服务中心副理事长
作者|许根贵
编辑|市场部
审核|医学事务部
本文由许根贵主任审核同意发布
文字版权归属许根贵主任和鸥博鹰视所有
仅供专业人士参考
未经授权谢绝转载、翻译及传播